有一種愛,若“娟娟”細流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31     瀏覽量:2301   分享到:
有一種愛,若“娟娟”細流
馬娟,女,漢族,1985年10月出生,陜西省綏德縣人,現(xiàn)系公司財務資產(chǎn)部材料會計。她出生在一個陜北的小山村,這里溝壑縱橫,土地貧瘠,常年干旱少雨,人們基本靠天吃飯。厚重的黃土高原、艱苦的自然條件,賦予了她吃苦耐勞、樸實無華的優(yōu)良品質(zhì)。正如她所說,一個人最寶貴的不是擁有多大能力、擁有多少財富,心正、品端才是人一生的無價之寶。從她的言語中可以窺見,品行在她心里占據(jù)了多么重要的位置。話如其人。她是這么說的,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。今年35歲的她,自從懂事起,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兒,鄰居眼中的好孩子,老師眼中的好學生。參加工作后,是領導眼中的好員工,同事眼中的好“戰(zhàn)友”。
善無大小、親無遠近,力所能及的善意之舉也如春風化雨。
俗話說,遠親不如近鄰。由于年輕人外出打工,她們村里多為孤寡老人。由于深深眷戀著自己的家鄉(xiāng),自己的家。她回家的次數(shù),相對較多。每次回去,她總是會多買一些糕點、水果、牛奶之類的東西。一份是給自己年長的奶奶和外爺?shù)?,一份是給鄰居幾個孤寡老人的。每次看望自己的親人后,她總會在匆忙的行程中,抽出時間去看望鄰居那幾戶老人。不太善言辭的她,陪她們聊天,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。在聊天的同時,她會幫老人掃掃地或搗搗碳,收拾收拾家,總之手里不會閑著。她也會拿出手機,撥通不會用智能手機老人的孩子的視頻,搭建起老人和家人“面對面”的橋梁,以解雙方相思之苦。“這些留守老人的孩子們都在外地,平時少依缺靠。在物質(zhì)上我不能給予她們多少,但是精神上卻可以給予她們一點慰藉。”她說,“有時候也太不想去‘打攪’老人們,每當看到她們眼里閃爍著淚花,自己心里也很難過,感覺到自己能力有限,不能給予她們太多”。
每次上街買菜,她總會挑農(nóng)村老人的菜買。不搞價,甚至零頭也不要找。她還會寒暄幾句,問問“當年的年成怎么樣”、“家里種多少地”諸如之類的話。“有時候老人們的要求很低,咱們一點微不足道的善意舉動,老人們都高興的像個孩子。和她們說上幾句話,就能打開她們的話匣子,一口氣能說上半天。”她說,“老人們最缺少的就是陪伴”。
細致入微、體貼備至,家中晚輩應盡的責任樣樣擔在肩上。
三年前,她奶奶本來還算康泰的身體,突然每況愈下,行動日漸遲緩、視力漸漸衰弱、生理各種機能逐漸下降,一度住院治療康復。得知消息后,上了一天班的她,不顧身心疲憊,連夜趕回老家的醫(yī)院。又是托人聯(lián)系這方面的專家大夫,又是幫她爸媽守在病床前,沒日沒夜的輪替守著她奶奶,端屎倒尿、擦拭身體、精心照料。一度醫(yī)院的同室病人還把她誤當作她奶奶的小閨女。得知是她孫女后,豎起了大大的拇指,稱贊這個孫女堪比閨女。
她每天堅持一件事就是和她爸媽通通話,噓寒問暖、拉拉家常,幾十年如一日。她說,兒女們都不在父母身邊,父母心里一直牽掛著在外的孩子們。我們做兒女的心里也理應時刻裝著父母。話是這樣說的,她也是這樣做的。自己買衣服的時候,就想起家中操勞了半輩子的父母,總會給父母也置辦幾件。父母的腰圍大小、鞋子尺寸、顏色喜好,她是樣樣清楚;家里不要她給的錢,她總是想法設法買成東西,而且每次買的東西,都是家里很適用。以至于在她潛移默化的影響下,她家中的孩子都知道他外婆家什么東西壞了,需要置買。用她的話說,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,要把榜樣給孩子也樹立起來。
領導放心、同事認可,盡心盡力的對待工作方能問心無愧。
她2012年入職于富油公司,剛開始在倉儲中心擔任司磅員。財務管理專業(yè)畢業(yè)的她,對于這個工作毫無壓力。但是她沒有絲毫的掉以輕心,而是兢兢業(yè)業(yè)的做好每一次司磅工作。她說,工作雖然不復雜,但是責任重大,我們一次小小的疏忽,就可能給公司造成不小的損失,我必須要嚴格對待。在司磅的短短半年時間里,由于她嚴格要求自己,所經(jīng)手的司磅工作沒出過一點問題。也正是因為她的認真和踏實,第二年便由倉儲調(diào)入營銷中心。變的是工作崗位,不變的是工作態(tài)度和工作質(zhì)量。在營銷工作了一年多,又被調(diào)入財務資產(chǎn)部。至今來富油已將近9年。在這些年頭里,不管在哪個崗位,不管負責哪一塊具體工作,她都是精益求精、盡心盡力,力求盡最大的努力干好每一件工作,不負公司希望。她的努力得到了領導們的高度認可,同事的廣泛好評,先后兩個年度被公司評為敬老之星,三個年度被公司評為先進個人。
世上哪有那么多超級英雄,我們大多都是平凡普通的血肉之軀。但是只要心懷本真、蓄力向上,平凡也會孕育出不平凡的力量。